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孕妇最易中招,冷藏食品也不能幸免
李斯特菌被称为“冰箱杀手”,它既可耐低温生长,又可引起食物中毒,还严重威胁着围生期的母婴健康。把食物放进冰箱保鲜就万无一失了吗?虽然低温可以抑制大部分细菌繁殖,但是有一种被称为“冰箱杀手”的细菌,它既可耐低温生长,又可引起食物中毒,还严重威胁着围生期的母婴健康,它就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又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L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可被污染。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早在1981年,加拿大就发生过因食用被污染的卷心菜引起的李斯特菌病疫情。41名患者中34人是孕妇和新生儿。这些孕妇感染后,有9例发生了胎儿死亡,23例婴儿出生后患病,只有2例婴儿健康。随后,在美国多个州、法国、加拿大、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奶酪、热狗、猪肉、香瓜等食物中,先后检出产单核李斯特菌,有些还引起了较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我国自2000年起开展食品LM监测,中国食品中污染率较高的食品主要为生肉及肉制品,污染率可达30%,其中生鸡肉生猪肉分列前两位。近十年来,我国李斯特菌病病例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报道得最多的为北京市,山东、四川、湖北、浙江、湖南、广东、上海等地区也有报道,均以围产期病例为主。
什么是产单核李斯特菌呢?
LM是革兰阳性短杆菌,生长温度范围2℃~42℃,最适温度30℃~37℃,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4℃)生长。不耐热,55℃加热30分钟、60℃~70℃加热15~20分钟均可被杀死。它耐酸不耐碱,pH3.8~4.4仍能缓慢生长,对紫外线敏感。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携带李斯特菌的动物或人,尤其是食品从业者均可成为该菌的传染源;食品交叉污染或出售的食品消毒不好也是李斯特菌病感染的主要传染源。
该菌可通过口腔-粪便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眼、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内而造成感染;
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栖居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可引起感染,性接触也是该菌传播的可能途径。
易感人群主要为新生儿、孕妇以及老年人,产单核李斯特菌在孕妇人群的感染风险是非孕妇女的17倍。孕妇感染产单核李斯特菌并无特异的临床特征,病情一般较缓和,但是该病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却极大,我院近年来的病例中,有1/3被LM感染的孕妇发生胎死宫内,其余孕妇多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而新生儿多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只有1例未发生垂直感染。被感染的患儿出生后发生败血症和新生儿肺炎,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借助呼吸机通气,多出现血小板明显降低,给家庭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
另外,酗酒、免疫系统损伤或缺陷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肿瘤、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器官移植者也是易感人群。
感染了有什么症状呢?
感染后最初表现为非特异性感冒样症状,发热寒战肌肉痛,少数患者伴消化道症状。妊娠早中期感染可导致流产死胎与早产,妊娠晚期则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发生感染,可出现胎儿心率减慢胎动减少胎粪污染羊水以及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感染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1)早发型:早发型常为早产儿,一般在生后1~2d内发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败血症,皮肤常见广泛性脓疱疹,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2)晚发型:一般在出生后7d至数周发病,多为足月儿,94%以上的婴儿表现为脑膜炎,30%~50%存活婴儿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皮质盲、耳聋等。
是不是很难治疗呢?
非也非也!在抗感染治疗上并不需要特别的抗生素。
目前在治疗LM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上,氨苄西林或氨苄青霉素是最佳首选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首选复方新诺明,这些都是临床中的常见药。
那还有什么好担心呢?
前面说到它的首发症状没有特异性,很容易漏诊,而临床上大多数情况,头孢类抗生素是医生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然而产单核李斯特菌偏偏对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若不用对抗生素,都是徒劳。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呢?
1.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沙拉、凉拌、鱼生、半熟食品、奶制品等等,生食食品要千万谨慎。另外,在冰箱保存的食物最好加热后再食用;
2.注意保持厨房和冰箱的洁净,定期清洁和消毒,冰箱内的食物要分类存放。生食和熟食、肉类和水果要使用不同的道具和砧板;
3.从事动物屠宰、食品加工或者病原研究等高危行业的人群,要注意职业防护;
4.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特别是孕妇或新生儿,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血培养,对明确病原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